■ 曾偉禎
光看劇情介紹,恐怕會直覺認為這是一般的運動勵志電影,一定激勵人心,卻總不離刻板手法:從失敗中記取教訓,加以訓練,重新得到勝利的榮耀;但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改變了這個定律,它深入地說明榮耀的追求並非攀緣於外,而是穿透肉身,向內自證。
命運轉折總出現在偶然處
本片改編自體操選手丹米爾曼的半自傳小說《和平勇者之道:一本改變生命的書》(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:A Book That Changes Lives)(請用斜體)。一直以來都是校園風雲人物的丹,擁有人人稱羨的完美體能、優秀的學習成績、不缺女友、家境富裕;然而每晚卻都被惡夢驚醒。某天深夜,驚醒後無眠的他,走進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加油站,遇見了一位身懷絕技並充滿智慧的神祕老人,他在丹一個不留神時,忽然從地面跳到屋頂。此舉震撼了丹,他請求老人教導他如何擁有驚人的跳躍能力,幫助他贏得奧運會體操金牌。因為老人充滿哲理的話語與神秘的行事作風,所以丹稱他為「蘇格拉底」。
老人的出現讓丹的命運起了決定性轉折。蘇格拉底給予丹與以往全然不同的訓練方式。
首先改變的是丹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模式,因為蘇格拉底認為丹過往的生活型態,無形中已嚴重毀壞了生活,不僅讓他失去朋友,也無法認真地談戀愛,並且危害到他的體操生涯。接著蘇格拉底以融合東方禪修觀念的「勇士之道」,要丹徹底改變自己,才能有所突破。
正當丹對蘇格拉底的指導從輕蔑轉為相信時,一場突來的車禍將他的人生打入谷底。在絕望中,丹仍持續接受蘇格拉底的指導。這一連串苦修般的訓練,讓丹粉碎了對許多事情的既有觀念,例如對學業、體操,以及成功的定義。
藉由蘇格拉底的引導,丹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思想觀念──人們應該將個人意志凌駕於世間知識之上,發揮思想靈魂的勁道,而不是一味訓練身體的強度。丹放下他所有對未知的期待,真正地活在當下!他的心境愈來愈平和,人生的意義也越來越清晰,失去的體能終於逐漸恢復。
導演維克多薩爾瓦藉由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一片,成功地將禪修電影拍到精髓,卻不會過度流於神秘玄妙,反而能讓一般觀眾感同身受丹在修練過程中的種種心境,例如如何看穿世間幻相並突破幻相,還能適時用幽默的場面調度,用影像、聲音將禪語對談間可能高來高去的虛無具象化,片中幾個視覺化的手法,簡單說明修練的重點,頗為到位,其安排更順乎修練的次第境界,一一顯示。
智者的次第教導
片中,當丹決定當蘇格拉底的徒弟,「要通過這一連串的訓練,你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!」蘇格拉底在訓練的第一天晚上這麼警告丹:「你要先淨化你的身體,把你腦中多餘的垃圾丟掉,敞開心胸接納你心中真正的聲音和感覺。」
當蘇格拉底向丹闡明「沒有不凡的時刻」,他問:「你現在看到了什麼?」
「沒有啊,只有校園啊、人啊,很無聊很枯燥的。」丹說。
語畢,蘇格拉底雙手碰觸丹的雙肩。突然,丹的五根似乎毛細孔全開,眼前出現了蜜蜂振翅、風吹樹葉、花兒綻放迎風輕舞的美妙景致。這是原先那個乏味的校園嗎?原來凡與不凡並無二致。沒有不凡的時刻,因此任何時刻,都是修練的時刻。
另一場訓練,蘇格拉底看丹滿腦的雜念,為了說明專注,蘇格拉底轉身將丹推下水,然後問:
「你剛掉下去時,腦中可有什麼?」
再一場關於專注的訓練。某天,丹跟蹤蘇格拉底,想弄清楚他的底細,卻看到蘇格拉底坐在體育館的橫梁上。蘇格拉底鼓勵丹也爬上來看隊友練習,此時丹發現自己竟能聽到所有人的心聲,也發現原來所有隊友在練習時,無一沒有雜念。然後他看到一個人走進來,那人竟然是自己!他嚇了一大跳,從橫梁上摔下來,但這一摔,竟是摔回蘇格拉底的辦公室地毯上!
接下來的課程,更直指世間即是幻相,尤其是被世俗價值觀層層包裹的「自我認知」。當時丹遭遇到訓練過程中的最大瓶頸,整個靈魂都在痛苦,最後決定放棄。在他的一個夢魘裡,他看到自己爬到高樓準備一跳了之,同時,他竟看到另外一個自己,也正準備一跳……
「超越,在痛苦的後面」蘇格拉底繼續耐心馴服丹的貪瞋痴慢疑五毒習性,使他慢慢放下對成功得錦標的依賴,以及對身體強度的迷戀。畢竟身體的全部功能,皆在於幫助意識層面的了悟,而所有修練,都是在學習「自我覺察」,而這,正是釋迦牟尼佛提出的生命功課。
為了強調世事是功課,重點在過程不在結果,蘇格拉底帶丹去爬山,說要帶他到山頂看一個絕妙景色;但直至山頂,蘇格拉底卻只彎身撿起一塊毫不起眼的石頭。那就是蘇格拉底所謂的絕妙景色嗎?丹看著,從憤怒,轉而微笑……
好一個比美「拈花微笑」的「撿石微笑」。
影像中乍見的禪機
人人都喜歡講道理,但道理只用講述的方式常讓人陷入昏沉。古來大師喜歡用故事來點明,許多禪門公案更是如此。電影中有場景、有人物、有動作,即能用最少的字眼來運載題旨,達到轉化意識至更精微的體悟。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雖然簡化小說內容許多,但仍緊扣小說主旨:和平勇士之道,根源即在東方禪修,觀眾隨著劇情鋪展,不時有著了悟的喜悅。
電影結局頗耐人尋味,當丹在比賽時,做著高難度的空翻,導演讓觀眾聽到丹內心的對話,那是蘇格拉底問他:「幾點了?」丹答:「此時」;「你在哪?」「此地」;「你是誰?」「此刻」。
如此手法雖仍落入「有念」,離「非有念、非無念、非非無念」的金剛禪定境界仍遠,但能在當代電影裡,努力說明存在且未流於故弄玄虛,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可說已觸及佛法的核心。
沒有不凡的時刻、掌握每個當下、「辯證/幽默/改變」,是片中提到勇士之道修練的方法與成就的工具,字字句句每個畫面,都充滿禪機。何謂開悟?當下安住、當下安樂。你可以是體操選手,也可以是開早餐店的老闆,或市政府辦公大樓的員工,不論你是誰,做什麼,若失去了內在連線,都是痛苦煩惱的根源。透過生活的修練,人將不會迷失在一般社會的成功價值裡,不會苦苦向外追求所謂的成功、快樂、幸福,而會進入內心,得到更深沉更有價值的「樂」。這種平和之樂的取得,需有如勇士般既堅強又柔軟的毅力,每個人都從自身的因緣業力為起點,起身尋訪回家之路。
一切都只是象徵和路標
蘇格拉底這位智者在片末不告而別,然而這位智者是否真實存在,一點也不重要。就像丹米爾曼本人接受訪問時所說的:「搞不好從來沒存在過的,是丹這個人呢!一切都只是象徵和路標而已。」雖說本片是西方拍的東方禪修電影,然而從宇宙觀點,東方與西方並無分別,一切智慧都指向同一真理。
所有佛經與道書,以及靈性訊息電影,其精微言說,都在指向不可說的「自性」。正如《金剛經》所謂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一旦清醒,對無所分別的自性有所了悟,生命即達致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所描繪的境界:「夫見道者,譬如持炬,入冥室中,其冥即滅,而明獨存。」
剩下的,只是讓道將我們展開而已。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293期》
|